【ACT學程】經驗分享-IBMBA105級趙曼君
中山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(IBMBA)105級趙曼君(Mandy)今年剛結束ACT Global Program的課程,她說在出國前,從沒想到這段旅程會為她的人生大來這麼多的改變,除了學習專業課程,她也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,並且在加拿大與奧地利都有非常深刻的體驗與感受!以下是Mandy與大家的分享:
Q1:參加ACT的動機與期望?
趙:當初參加ACT最大的誘因是經濟層面的考量,也就是所謂的CP值。ACT讓同學能以中山的學分費到加拿大與奧地利留學,並有機會獲得雙碩士學位。對我自己而言,參與ACT之前我也沒離開過亞洲,因此到了一個全部以英文為母語的國家生活也是個極大的挑戰,但我相信自己也會從中獲得不少收穫。
Q2:在加拿大/台灣/奧地利三地移地學習時,印象最深刻的課程?
趙:加拿大Uvic的課業很重,因此當時也花了一點時間在適應當地的課程與教授風格。而Uvic會給予學生非常多的自由,校內公共設施很齊全也很棒,所以不論是小組討論或課後與同學聊天都有非常令人享受的氛圍。
中山大學的課程就有不少企業參訪,參訪的也是我們台灣人所習慣的公司環境與企業文化。但我覺得可以藉機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來自歐、美國家的同學,看他們怎麼看待台灣的產業或就業環境,並在與他們探討後會得到一些不同面向的分析。我認為這是個很寶貴的經驗與學習機會。
奧地利課程的重點則在於企業諮詢顧問專案。我們需要到不同的公司擔任顧問,而我們這組的專案合作公司這幾年剛好把中心都放在亞洲市場,因此公司管理階層非常注重我們身為亞洲人對亞洲市場的分析,並高度重視我們的意見回饋。
Q3:在加拿大/台灣/奧地利生活時,文化上的體驗與感受與台灣有哪些異同?
趙:在加拿大印象最深刻的是,當地物價高於台灣…所以大部分跟同學出去外食的話,也都只會去酒吧小酌,大部分的時間都還是在自己宿舍煮食物。這段時間也是我有生以來跑超市最頻繁的一段時間,每天我們也都會思考下一餐或是明天中午要吃什麼。身為習慣熱食的亞洲人,每到中午用餐時,我們的加熱便當總是特別香,甚至會引起歐美同學垂涎圍觀!
而在與奧地利人相處時,我反而覺得當地人的靈魂深處與我們台灣人蠻相近,例如在待人處事、溝通講話方面,都讓我覺得和他們相處起來很舒服。除此之外,林茲大學會帶我們去文化體驗,例如前往二次大戰的集中營,讓我們身歷其境地去了解當地的歷史,並站在當地人的角度去理解、解讀過去發生的一切。我認為,能夠實際以東德的思維角度認識他們對自身歷史的解讀角度與態度,是我在整趟旅程中最深刻的體驗。
Q4:參與ACT的過程中,最大的困難或挑戰是什麼?
趙:對我而言,「學術寫作」是比較大的挑戰,因為英文和中文的寫作邏輯是完全不同的。我覺得中文考試或寫作從來都不是我擔心的科目,甚至是我的優勢之一。但對於英文寫作,特別是學術方面的論述反而是我的絆腳石,我很難直接以英文的論述方式完整的表達語意。所以我在加拿大的時候花了一番工夫練習並調整我的寫作論述能力,但也因為有了這些歷練,不論是以不同的邏輯思維去闡述論點或重新組織文章架構,都讓我在未來面對不同的挑戰或困難時,能夠用多元的角度去應對。
Q5:參加ACT後,自己最大的轉變或差別是什麼?
趙:我認為最大的學習和成長是對於不同文化的尊重,以及看待自己本身文化的想法。我們常常會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例如加拿大的生活比較先進、歐洲人很厲害等。但實際接觸這些文化後會發現,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與教育方式差別都不小,甚至每個族群間也都會有令人討厭的地方。因此我覺得自己現在更能以平常心去看待亞洲以外的文化,並與不同文化間的人更輕鬆且自信的相處。除了文化衝擊之外,英文口語表達和聽力暴增(笑),這也是我覺得進步很多的地方,因為班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,同學中就有西班牙腔英文、德國腔英文、印度腔英文以及加拿大的美式英文腔。
Q6:對於想參加ACT的學弟妹您會給予哪些建議?
趙:首先,建議學弟妹先釐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還有參與的動機有多強烈,因為如果動機不夠強烈的話,參加ACT會很辛苦,包括要一直飛來飛去、搬家、生活自理、文化適應、語言隔閡、課業壓力等等。每件事情都是一體兩面,當你希望得到某些事物時,相對地你也必須走出你的舒適圈、打破既有的想法並重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。所以,要先給自己完整的心理建設,確定自己是可以接受這些衝擊後,就放手去參加吧。對於一切都抱持著學習的心,多看、多聽、多體會,那我相信你們有很豐富的收穫。
(IBMBA 106謝博勛採訪/管院編修)